期刊导读

山西大学校史简介年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后勤承包中,应从管理和政策上着手解决.坚持两条原则:(1)各项创收,都必须在完成协议中规定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后,仍有余力的前提条件下.方可开展对个人或社会服务,绝不允许未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去搞社会服务,搞创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12)各项承包项目。都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同时报学校领导审查批准.方可进行。因此,承包中的服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只能是在保证“三服务”(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和。三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入、服务育人)的前提下,在搞好优质服务的情况下再讲求经济效益。2、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是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这一关系问题.在后勤承包活动中事事处处都会涉及到。如果承包者没有全局观念,把局部(小集体)利益置于整体(学校或国家)的利益上.在实际工作中就会产生短期行为.发生损公肥私,公私不分的现象.甚致发生违反财经纪律挤占教育经费的情况,如:利用教学的设备、材料、水、电、劳力和时间搞不计成本的创收,全部归小集体(甚至个人)等舀§果是给学校、国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肥了小集体或个人。为此搞后勤承包时应充分重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能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综上所述,在后勤实行承包中,首先要端正指导思想,明确承包目的,正确处理以上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其次,采取措施,加强对承包工作的领导。高等学校后勤实行承包后,每个同志务必清除认为任务已承包。可以不去管它,任其发展的错误想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选择合适的承包人,立约,审定承包方案,进行会计监督,开展评估与审计等。1、承包人的选择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承包人的选择是关系到承包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能否完成,承包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合适的人选搞承包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怎样选择承包人?我认为必须从德、才两方面去全面衡量,缺一不可,既要具备有为人民利益勇于进取敢于开拓的思想,为四化大业勇于创新的精神.还要有领导企业创新的才能。所谓才能,这里指的是管理才能,也就是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承包人的选定工作应当由人事、审计、计财、后勤等部门的领导参加,经过投标、答辨确定.防止搞人情承包。2、审定承包方案审定承包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承包项目和单位进行可行性论证,另一方面是承包方案内容的确立。根据届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后勤工作实行承包责任制,提高服务质量和不增加经费开支的原则,对拟进行承包经营的项目或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逐一进行可行性论证。第一步,是针对承包后,能否有利于新的教学体制、学校后勤建设和培养合格人才为论证课题。第二步,是承包项目能否节约教育经费。第三步.是承包项目能否创收?创收的数目预计有多少?经过各方面的科学性论证,如果结论为可行,那么承包的项目或单位的方案即可确立。确定承包基数。承包的方案确立后.大量的工作是双方研究协商协议内容及条款,确定合理的承包基数。确定承包基数,是承包利润分配合理与否的关键。高等学校后勤承包项目基数一般有:服务项目的任务,人员工资,占用的财产、设备、车辆、车辆行驶公里、车辆修理费、招待所床位收入、创收上交任务、抵押金等项基数。由于学校后勤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种情况变化快,而且复杂,基数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计算各项基数,举例如下:某高等学校的招待所经可行性论证后,确定实行承包责任制。招待所可供在用床位210张,按可供住宿房间质量高低分为甲、乙、丙三1、等级.床位分别为60张、80张、70张.参照当地物价部门制定价格(略低)制定出承包基础价格分别为i0元、7元、4元.计算出全年床位应收入金额。再用备等级床位全年收入金额乘以承包前三年各等级床位年平均住宿率,假设为8()%、75%、70%。得出近似实际分等级床位年收入金额,用它们之和作为床位费收入的承包基数。其它项目的单项承包基数的计算方法.以此类推.只有通过详细的计算.取碍的基数才准确可靠.】0l承包中的双方才能信服。3、立约承包责任制要用合同形式把承包单位和主管单位的责、权、利规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效力,并使承包单位和主管单位在原有的隶属关系上建立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由于改革浪潮来势迅猛,高等学校的许多部门被匆匆忙忙卷入承包的行例中,从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单位的承包协议或合同书,很不认真,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划不清.更没有经过法律公证。一旦发生纠纷也得不到法律保障,经济上吃了亏也无法起诉.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所以.双方在签定合同或协议时,必须认真进行研究讨论.有关的条款,必须写清楚,同时还要进行法律公证,避免在执行合同问题上扯皮。一旦发生经济纠纷,还可以得到法律保障,国家财产和个人应得利益不受侵犯。4、交纳抵押金为了杜绝承包工作中搞关系户承包.国家财产.资金受损失,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须采取抵押金制度。抵押金的额度,应根据承包者占用国家设备、财产金额和应上交利润之和来确定比例,其比例为40%以上.使抵押金确实起到担风险的作用,迫使承包人想方设法完成社会效益以及各项经济指标。5、加强会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高等学校后勤实行承包后,承包者有一定的经费支配权力,为防止短期行为的发生,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决不能放松。只能加强。随着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深化.要克服会计人员单纯报帐、记帐、核算的思想.改正只对帐本负责的做法,改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本着对企业,对单位和国家负责的精神.依法实行会计人员的职权.要对不法j亍为和违纪人员进行抵制和斗争,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充分行使会计的监督权。6、开展评估与审计目前.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改革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只是摸索前进。因此,在大的改革浪潮冲击下.在取得一些可喜成就的同时.各种腐朽思想.也将反映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投机者钻改革的空子,发国家横财的事常有发生。因此,对承包的单位或个人坚持评估与审计工作更显得重要。必须要求承包的单位或项目认真进行独立核算。经济核算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作用和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只有独立核算才能使承包单使或项目与学校及其它相邻单位、人员之间发生的经济事项帐目清楚。坚持评估与审计制度,能使承包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B,t£q正,使他们的一切经济活动控制在党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随时掌握承包好、坏程度和承包人的管理才能,监督承包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税利制度。高等学校的后勤实行承包责任制。只有通过采取各项制约措施,并使之日趋完善,才能使后勤承包工作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102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康德主体能动性探源O滑云龙提要康德的整个哲学,包括三个批判在内,都是以主体能动性为核心的。本文不涉及伦理学和美学方面,仅在认识领域内就主体能动性根源做一探究。这个问题在已有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得到什么论述,是康德研究中一个难度较大,又一直被忽视,且没有定论的问题。笔者除了概述康德本人关于纯粹理性新生论思想外,还力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涉足认识主体的“根基”这一禁区,表述了关于一种意识上的原初组织结构的设想。这种存在于认识主体之中的原初意识结构是由自我意识、感性接受力、知性主动性等共同组成。这种原初意识结构的内在的创造性活动,就是康德主体能动性的根源。康德认识论中主体能动性思想是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数学、物理学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情况下产生的。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所以能够如此发展且不断取得惊人成就,原因在于数学家、物理学家将科学知识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充分估计列人类理性的能动性。康德在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基础上.在休谟哲学的启示下.领悟到这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并试图从哲学上做出论证。在以往的哲学中,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这是一个传统的原则。但是.由于人们不了解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因而无法说明认识和对象的统一。康德首先从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着手。确立了以统觉为核心,以范畴(包括时间、空间)为形式结构的能动的认识主体·通过主体的能动的综合活动.使认识和对象统一起来。4先天综合是来自知性自发性之活动,是康德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核心。范畴是先天综台的形式,是参与先天综合活动必需的第三项,只有主体输入范畴于其中,先天综台才得以完成。统觉是先天综合的最后根据.统觉的综合统一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原理。先天综合的形式蕴含于主体的活动之中,由判断将其现实化.处于主体结构之中的统觉的内在的能动活动,使知识得以产生及形成。在康德这里,范畴被视为先天的、给定的,它体现着知性的思维机能、判断的逻辑机能,它本身既是人类得以认识的先天条件和先天结构.又是一切知识所以可能的先天原则和先天根据,没有范畴,先天综合将无法进行。那么,范畴(包括时间、空间)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以传统的形式逻辑为基础.抽去判断的一切内容.仅考虑知性的纯粹形式,并以此为根据,推演范畴的种类及数目。这样只能发现范晴的逻辑功能,并不能说明范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康德曾受到来自神学的诘难。既然范畴(包括时间、空间)不是从经验中来的,也不是从“天赋观念”中分析出来的,难道不是造物主在我们存在的最初刹那间移植于我们内部的思维的主观倾向,且为造物主所安置就绪,使其运用完全与经验所依据以进行的自然法则相和谐的一种纯粹理性之豫定和谐说吗?为了反击神学家的诘难,进一步同神学划清界线,康德在t787年《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中提出了纯粹理性之新生论。。关于康德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我国著名的研究康德哲学的专家、已故齐良骥先生,曾在《康德哲学中范畴的起源问题》一文中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齐先生的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之新生论.进而探讨康德的主体能动性根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翔实的资料和充分的根据。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是康德参照生物学上关于有机体起源与发展的新生论思想,来类比说明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的一种理论。103纯粹理性之新生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1787年)重写《先验演绎》末尾的第二十七节中,曾为纯粹理性之新生沦列出一个纲要.这是研究和探索康德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思想的重要线索,为此,十分有必要摘引如下:康德这样写遭:。吾人所由以说明经验与对象之概念必然一致考,仅有二途.或经验使此类概念可能。或此类概念使经验可能。前一假定不适用范畴(亦不适用于纯粹直观);盖范畴乃先天的概念,因而独立于经验之外.其以范畴为起源者,殆一种自然发生说。于是所留存者仅有第二假定——此殆纯粹理性之新生论——即在悟性一方,范畴包有使一切普泛所谓经验所以可能之根据。”①。在上述二途之间尚可提议一中道,即范畴既非吾人知识之思维自动所得之先天的第一原理,亦非来自经验.乃由造物主在吾人存在之最初刹那问所移植于吾人内部之‘思维之主观的倾向’,且为造物主所安置就绪使其运用完全与经验所依据以进行之自然法则和谐——此乃一种纯粹理性之豫定和谐说。”②根据康德提供的上述线索可以看到,纯粹理性之新生论研究对象应当是由纯粹理性产生出来的东西。“所谓纯粹理性,就是不带任何经验成分的理性。”⑧在康德认识论中,由纯粹理性产生的、不夹带任何经验成分的只有空间、时间、范畴等先天认识形式。由经验产生的东西不属于此列,这一点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到。如主张范畴来自经验的自然发生说,康德就没有冠之以“纯粹理性”的字样。而在其它两种理论前都有纯粹理性四个字。此外,康德在引述纯粹理性之豫定和谐说的观点中,可以从反面看到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思想,即范畴是“吾人知识之思维自动所得之先天的第一原则”。由上述可见,纯粹理性之新生论应当是研究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的理论。康德提出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显然,在他看来,是因为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同生物有机体的起源与发展的新生论思想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地方,两者之间完全可以类比。因此,探讨康德的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思想不能不涉及十八世纪关于生物学上的新生论思想。根据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参考齐良骥先生的研究成果,现将生物学上新生论的本质特证概括为以下几点:1、有机体在同一种内每一新的个体出现都是自然界本身的一次能动的创造性活动,都形成了一1、新的产物。2、每一单个有机体自身都有创造新的同种个体的产生能力、形成能力,这种能力是属于其始祖的.因此,从它们的本质形式的可能性而言,已经是预先形成的。3、作为“自然界的目的”的有机体之中的每一部分,不仅是由于所有的其他部分而存在,为了所有的其他部分以及整体而存在。而重要的是,有机体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产生着所有别的部分的机构。自然物之所以能成为有机体,全靠其自身内在的合乎目的的形成能力。4、每一单个有机体自身都具有某种原初组织作为其“根基”,这种原初组织的内在的创造性活动是新的有机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作的演绎概述中,将当时关于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的理论概括为三种观点:其一,自然发生说,其二,纯粹理性之豫定和谐说,其三,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所谓自然发生说,实际上就是经验论一派的思想,它主张范畴(包括时间、空间)都是来自经验的,是从可靠的、个别的、具体的观察出发径过大量事例的重复论证,逐步概括出来的。康德认为,自然发生说根本不能说明范畴(包括时间、空间)产生的根源及其过程。因为范畴(包括时间、空间)都是具有必然性和严格的普遍性。而经验“永远不会给予经验的判断以真正的严格的普遍性”,通过经验归纳只船获得。假定的或较大的普遍性”。④而且,经验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新经验总可以推翻过去的经验。所以.康德明确指出,自然发生说。不适用范畴(亦不适用于纯粹感性直观,;盖范畴乃先天的概念因而独立于经验之外”.③采用自然发生说,无异于主张。具有必然性和严格普遍性的范畴(以及感性的纯粹形式时间、空间)来源于本身没有必然性和严格普遍性的经验。正象主张生物有机体来源于无生命的物质.这两种观点都肯定有绝不相同的东西之问的过渡.所以是类似104的。”⑥在康德看来.否认异类物质之间的界限,设想二者可以过渡,这完全是不可能的。所谓纯粹理性之豫定和谐说主要是指唯理论一派的观点,即由神来插手的。天赋观念说”和“豫定的谐说”。康德认为,采用这种理论来说明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根据这种理论。我们对于“属于未来判断的豫定倾向”的假定,不加限制,不能设定界限,则可以用来同样地说明任何一先验的东西,判断的先定能力是可以无限度地增加的。他说:。今姑舍此难点不言,对于此提示之中道说,尚有一决定的难点.即属于范畴本质之必然性,将由此而牺牲是也。”⑦在康德看来,原因概念就是表示一事件在前提条件下的必然性,如果这个概念仅依赖所移植于我们心中的、按因果关系的规律以联结某某经验的表象的任意的主观必然性,那么,原因概念则是虚伪的。我们因此也就不能说,结果与原因在对象中结合,即不能说它们是必然的结合,而只能说是我的主观性质,也就不能在这样连结以外来思维表象。而这正是怀疑论所希望的。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们一切知识,凡依赖了所假定为我们判断的客观的效力者,至此全成泡影。康德认为,在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问题上,唯一可以类比说明的只有纯粹理性之新生论。因为,在康德看来,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是他进行演绎所持的唯一学说。它能满足所要证明的一切要求.它对于证明范畴(包括时间、空间)既独立于经验,同时又对于一切经验都是必然有效的。乃是最有力的一种证明,即范畴是使经验有其可能。康德认为,范畴(包括时间、空间)既不是来自经验,也不是由神的插手移植于我们心中的天赋观念,而是认识主体内在的创造性活动产生的。如同生物学上关于有机体起源与发展的新生论一样,有机体在同一种内每一新的个体出现,都是自然界本身的一次创造活动,都形成了一个新的产物。每一个新的同种个体的产生。都是有机体自身内在的合乎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同样,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也是认识主体自身内在的合乎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果。这种创造不是认识主体凭空创造,不能象纯粹理性之豫成论所主张的那样,把范畴(包括时间、空间)当作“我们的心灵的构造所强加在我们思维之上的种种必然的东西,它不能证明关于对象中所说的必然联系之为正确”⑧,而是在物自体刺激人的感官、产生知觉、表象的基础上,主体意识进行的内在的合乎理性目的的活动。这种创造虽然在知觉、表象基础上进行,但创造的成果范畴(包括时间、空间)却不夹带任何经验的成分。所谓创造必然有新的同种个体的产生,康德的范畴就那么十二个.时间、空间就那么两个感性形式。怎么称的上新的同种个体出现呢?这里所说的新的同种个体是指新知识的产生。范畴具有连结、综合统一的功能,它将新的表象进行连结、综合,就能形成新的知识.那么,是不是主体先创造出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然后再由范畴去综合统一感性杂多呢?如果这样的话,范畴(包括时间、空间)就不是以新的同种个体的面貌出现了,也就不能称之为纯粹理性之新生论。范畴(包括时间、空间)之所以以新的同种个体的面貌出现,就在于它同新知识的产生是同一过程中完成的。在康德认识论中,范畴(包括时间、空间)是一定的,不多不少的,它具有必然性和严格的普遍性,它作为。种”存在于一切科学知识之中,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每一次运用,都是主体自身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都有新知识的产生。主体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范畴(包括时间、空间)诸先天认识形式,正如有机体自身具有创造新的同种个体的形成能力、产生能力一样,认识主体自身也具有创造新的同种个体(范畴、时间、空间)的形成能力、产生能力。根据康德的生物学新生论思想,创造同种个体的那个个体(创造者)本身具有的那种形成能力或产生能力,是来自它的始祖的,因此,从本质形式的可能性而言,已经是预先形成的——种的预成论。同样,属于全人类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创造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形成能力、产生能力,也不能在人类认识主体的本性以外有任何别的根源,也必然属于人类认识主体的本性。这种认识主体创造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能力在对任何对象有认识之前.已经作为认识主体的一个有机统一结构属于人本身。那么,为什么人类认识主体具有这种创造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能力。而其它动物没有呢?根据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关予有机体起源与发展的新生论思想.每一单个有机体自身都具有某种原初组织作为其根基.不同种的有机体具有不同种的根基.不同种的根基具有不同的功能——创造新的同仲个体的形成能力、产生能力。这种作为根基存在于有机体之中的原初组织的内在的创造性活动是新的105同神1、体产生的根本原因。那么,作为人类认识主体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创造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形成能力和产生能力,就在于他具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存在于主体之中的根基。这种根基的内在鲢≯造性活动,是范畴(包括时间、空间)产生的根本原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康德的纯粹理性之新生论是一个以主体能动性思想为核心的理论体最:王体能动性的根源就是认识主体的根基内在的创造性活动。时间、空间、范畴则是认识主体的根基内在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那么,这种存在于人类认识主体之中的根基是什么呢?二主体“根基”的设定所谓“根基”是指事物之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而言。关于为认识主体设置根基,并不仅仅是以有机体设立根基为类推,康德在答复哈勒大学教授埃伯哈特对他批评的一篇长文中,曾明确表达过这样的思想。他说:“《批判》决不承认有印入的或天赋的表象,不管是属于直观还是属于知性概念,都被认为是取得的。但是,也有一种根本性的取得(象讲自然法的人们所说的),这种取得的东西先前根本不存在,就是说,在‘取得’这种活动之前,它从来不曾作为部分属于过任何东西。这就是说《批判》所主张的,首先是物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形式,第二是众多在概念中的综合统一性。因为这两者全都不是作为客体自身所给定因而我们的认识能力从客体得来的.而是认识能力自身先天地产生出来的。但是,在主体方面还必定有一种根基“这种根基使得上述表象正是这样而不是另外样地产生出来。并能同尚未被给定的客体联系起来,这种根基至少是天赋的。”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德也主张在认识主体方面必定有一种根基。只有设定一种作为主体的根基.才可以使一切表象(不管感性的直观,还是知性的范畴)“正是这样而不是另外样地产生出来”得到不能再进行追闯的最后解释。.那么,这种根基是什么呢?对此,康德本人并没有明确回答。关于这个问题,齐良骥先生曾在《康德哲学中范畴的起源问题》一文中.结合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关于有机体起源与发展的新生论思想,对康德的认识主体的“根基”有所规定。齐先生认为.这种“根基”应当是接受力和主动性。它们是时间、空间、范畴产生的根源。这种作为根基存在于认识主体之中的接受力、主动性的内在的创造性活动是时间、空间、范畴产生的根本原因.齐先生这一研究发现是合理的、深刻的、富有启发的。不过,以接受力、主动性作为认识主体的根基,尚不能得到关于范畴(包括时间、空间)得以产生的不能再进行追问的最后解释.那么,这种作为认识主体的根基究竟是什么呢?康德虽然没有明确回答,但是,根据康德以上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以此作为确定根基的条件。从康德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其一。“这种根基使得上述表象(即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正是这样而不是另外样地产生出来,并能同尚未被给定的客体联系起来。”其二,“这种根基至少是天赋的。”显然,这种根基是指不能再进行追问的最后解释。根据上述条件.我们可以在康德整个认识体系中寻找这种根基。根据康德,统觉(ep自我意识)是先验地设定的,在认识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切表象,它是“在一切可能的表象中自我之一贯的同一性”,⑩是人类特有的常住不变的意识的同—性形式本身。它逻辑地先于任何确定的思维,作为经验产生的全过程的基础,在所有直观、想象和概念的综合活动中始终保持同一性。因而它是意识统一的最后根据,是“一个先于一切经验,并且使经验成为可能的条件”⑨。以上对统觉(自我意识)的考察,似乎它可以充当认识主体的。根基”.但是,对照以上两个条件便可看到,它仅能满足第二个条件,并不能满足第一个条件。因为它不能使得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是这样地产生而不是那样地产生,它不能同尚未被给定的客体联系起来.因此.统觉(自我意识)不能充当此重任。那么.感性接受力和知性主动性怎么样呢?感性接受力仅能满足第一个条件中的感性直观形式的产生能力,不能说明知性范畴的产生过程;知性主动性与感性接受力相反.它仅能满足第一个条件中知性范畴的产生能力.不能说明感性直观形式的产生过程。而且.两者虽然都是天赋的,但它们都不是不能再进行追问的最后解释。106那么.这个作为认识主体的根基究竟是什么呢?在康德认识论体系中,除了统觉(自我意识)、感性接受力、知性主动性之外,确实再没有更能说明根基的东西了。现在我们借助于齐良骥先生的研究成果·再来参照一下康德关于生物学上有机体起源与发展的新生论思想。在探索有机体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时,康德曾设定某种原初组织作为有机体的根基。这里,我们是否能够也设定某种原初意识结构作为认识主体的“根基”呢?当然,作为有机体“根基”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原初组织结构,丽作为认识主体根基的则是一种意识上的原初组织结构。这种原初意识结构可以看作是由统觉(自我意识)、感性接受力、知性主动性等部分共同组成的,这样既可满足第一个条件.也可满足第二个条件。由此可见.作为康德认识主体根基的只能是由统觉(自我意识)、感性接受力、知性主动性等共同组成的原初意识结构。这种原初意识结构是康德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根源,是范畴(包括时问、空问)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康德关于范畴(包括时间、空间)的产生根源及其过程的探讨,是他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深化。康德提出的纯粹理性之新生论,完全是采用的一种类比说明,在今天看来,尽管它不正确、不科学,而且显得有点简单、幼稚。但是,正是这样一种类比,康德进一步同神学目的论划清了界限,并再一次向世人宣告.他所说的理性完全是自我产生、自我决定的,根本不需要神的插手,超自然力量的干预。作为其全部认识论基石的范畴(包括时间、空间)央不是从经验中自然发生的,也不是在纯粹理性中预成的,而是在物自体刺激人的感官形成直观杂多表象的基础上,由纯粹理性内在的创造性活动产生的新生物。康德为认识主体设立根基,旨在为范畴(包括时间、空间)之所以这样产生而不能另外地别样产生寻求不能再进行追问的最后解释,为人类认识主体之所以具有能动作用的综合统一能力寻求最终的根源。康德这一思想从其思路上来讲,有其正确’的、合理的一面.因为任何事物都应有其根基,都应有其不可再进行追问的最后根源,认识主体自然也一样。但是.康德将这种根基视为意识.以意识的内在创造性活动为其基本内容.这显然是唯心的、错误的。因而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认识主体.也一定是意识的主体.是脱离了人的社会性、现实性,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抽象的主体。那幺,这种抽象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因而也只能是意识的、思辩精神的能动性、创造性,范畴的产生、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对象与认识的符合,统统只能是精神——思辨领域的活动,而不可能是感性的现实活动。康德这一思想对于旧唯物主义把人从属于自然、.受自然律的支配,无疑是一种重大进步。正如马克思在批评17、18世纪唯物主义缺乏能动性的同时指出的那样:“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⑥这种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正是由康德开始的.通过高扬“自我意识”的具体途径来达到的。当然,这种抽象发展本身也是一大功绩,它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辩证唯物主义产生做了历史的铺垫。注释①、②、④、⑤、⑦、⑩、@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18页,第119页,第28页,第118页,第119页,第131页。⑧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lI页。⑥齐良骥《康德哲学中范畴的起源问题》,转引自《德国哲学》第5期,第3l页。⑧康浦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0页。⑨康德《论发现由于一种较早的纯粹理性批判使一切新的对纯粹理性的批判成为多余的》.转引自‘法国哲学》,第5期,第4l页。:’‘@l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页。,107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山西大学学报之哲学社会科学版)编排标准与规范。本-Td编辑部编者按为进一步提高本刊质量,逐步实现编排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编揖部委托王照光同志撰写了‘(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排标准与规范》,经编辑部讨论通过,现刊发于此,以便作者、编者达成共识,参照执行。实现编排标准化、规范化。需要作者、读者和编者密切合作。热忱希望大家积极提出宝贵意见,使本刊的红排工作日臻完善。一引言编排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学报编排现代化、科学化的前提,是优化编辑工作.提高学报质量的保证。为了充分发挥学报的社会功能。提高学报的文献使用价值,促进学术交流,加速信息传播,实行学报编排规范化、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从1991年起,我刊在参照执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试行稿)的基础上.遵照执行了国家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修定的有关新闻出版的重要法规,学习吸收了其他同类期刊和兄弟院校学报编排的先进经验,经过比较、选择、修改、补充逐步形成了我刊编辑规范的框架和程序。为了总结经验,让广大作者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刊编排规范化的具体内容,不仅按规范化的要求投稿。而且随时监督我们的编排工作,以便提高工作时效和刊物质量。因此,有必要将我刊制定和执行的学报编排规范与标准,向大家作一个系统的介绍。=基本版式(一)采用16开本。幅面尺寸为188mm×260ram。(--)正文采用通栏或双栏横排。(三)定期出版,为季刊,每期页码112页。三封页(一)封面设计庄重大方,体现刊物特色,保持相对稳定。(二)封面上标示刊名(包括英文刊名和汉语拼音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刊名置于显要位置,采用读者容易辨认的字体.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国际标准刊号(ISSN)应使用不小于13级照排字(新5号字),印在封面右上角。(三、封面、封二、封三、封底不编入连续页码。封二、封三、封底(除版权内容外的空余地方)可排印照片、题词、艺术作品以及学人介绍、各系、所介绍等。(四)封底为版权页,封底左下方标注:中文刊名全称、创刊年、刊期、年份卷次、期次、主办单位、编辑者、出版者、地址、出版日期、邮政编码、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国内统一刊号、国内代号、国外发行单位、国外代号、定价。封底右下方用英文著录刊名全称及必要的版权事项。(五)在书脊上标注中文刊名全称.出版年、卷次、期次、数字用汉字表示。108四目次页(一)中、英文目次表从封二之后的第一页起排并单独编页。(--)目次页标注褂名全称、出版年、卷次、期次、总期次及主编、责任编辑姓名。(--)中文目次表应列出本期全部文章的篇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英文目次表可只列出主要文章的篇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排于中文目次表之后。(四)目次表的篇名按学报中文章顺序排列,简讯、文摘等短文篇名可集中编排,放在主要文章之后。五页码与书眉(一)每期学报正文的连续编码为112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二)采用篇首页刊肩,标注刊名全称、卷次、期次、出版年。六篇名(一)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如踟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七作者署名(一)文章署名是作者文责自负和拥有版权的标志。作者应是在选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或具体的研究工作和撰写文稿等方面对其中的全部或部分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署名的次序按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二)作者署名限制在3人以内,其它参加者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加注标明。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亦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各种补白短文,作者署名可标注于正文末尾。(三)译文的署名,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别。八提要论文提要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论和意见。提要应体现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简洁性的特征,不要求有任何注释和评价,一般不超过200字,排在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九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一般每篇3—8个。(二)关键词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名词术语,也应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醒目的字体排在摘要之后。十正文(一)中文1、中文文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异体和繁体字。简化字应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6年lo月10日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不用已经废除的1977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更不能用自造字或社会上流行的不规范的字。如:“云冈”,不能写成“云岗”。2、引用古籍文句,一般用简化字。但可能弓{起误解.失去或歪曲原意的简化字不能用.如:校雠的。雠”.不能用。仇”代替。.3、人名或书名简化后易造成误解.可仍用繁体字。如常乃的“”不能写成“德”。】09(二)外文1、文中的外文如公式中的符号、产品代号、化学符号,科技用语、人名、书名、地名、国际音标等,要书写清楚。要注意区别大小写、正斜体。如C。(钴)不能写成co(一氧化碳)。外文正体,一般用于罗马数码、化学元素符号、计量单位符号和国名、组织名、机关名、入名、地名及其缩写以及仪器、材料等的型号。斜体一般用于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和种名。(三)标点符号1、行文要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正确使用。要严格区分逗号与顿号、引号与书名号、连接号与范围号、连接号与破折号等的用法,不得任意乱用。2、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歌曲、影剧名要加书名号,不能加引号。但在目录和表格中罗列书目、剧目时,则不加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运动、节日、组织只在数字上加引号,汉字不加引号,如“八七”会议;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如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文中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应当用连接号“一”;数字中表示范围的,应当用范围号“~”,例:北京~广州、公元127l~1368年、平均增长30"_50%。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一一)。例如:. j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文内标题末,除问号、叹号、省略号外,不用其他标点符号。.除第三层次外,其余层次序号与标题之间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除上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标点都应紧接在文字的后面,占一个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在书写和印刷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四)文内标题层次和公式序号1、文内标题力求商短、明确、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号区别。‘2、公式序号用℃1)、(2)……表示。‘五)敏字的用法、 l、文中数字的用法应遵照1987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部门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2、公历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1986年10Jq1日、4B#20分。中华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民国三十八年应写为民国38年。3、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如:,废止用“,”号分节。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多零的可以万、亿作单位。如公里可写作万公里或3.45亿公里,不能把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混合使用,写作3亿4500万公里。一个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4、夏历和辛亥革命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El(清成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00年li月2E1)。月份、星期一律用汉字,如八月份,星期五。名词、专用词、词组、习惯用语、缩略词、修饰语中的数字,应用汉字。如一律、二胡、第三世界、。五四”运动、“七五”计划.十月革命、白发三千丈等。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者.应用汉字.两数之间不加顿号。如一两个、二三米、四五十种、十之六七、百分之八九十等。5、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依据的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0例: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493页。(六)计量单位I、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应以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公布的《关于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为准。要作到计量准确,前后统一。行文中,一般不夹杂使用计量单位符号,如Km、Cm、m、Tn2、Kg、Km等。凡遇此种情况,长度一律用“公里”、“米”、。厘米”;重量一律用“吨”、“公斤”、“克”I体积一律用“立方米”、。升”,时间一律用。天(日)--时”、“分”。若所依据的材料的计量单位,不便换算为法定的计量单位,而且使用得体,亦可使用原计量单位。历史上使用过的计量单位,在行文不可避免时.亦可照录。(七)数学公式文稿中的数学公式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各个量词之间的关系.一般另行居中编排,主辅线必须区分清楚。对于夹在文旬中的少量公式,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尽量成斜书式。(八)插图和照片 l、文内插图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一律植字。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2字;只有一图者于图题处标明。附图”。图的位置一般应随文;图较多时也可集中附于文末或其它适当位置。插图(照片)横向尺寸一般不超过版面3/2者,图旁应串文;图表格式、规格尺码应统一。2、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不要有污迹或折痕。一般采用黑白照片。(九)表1、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明,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并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2字。只有一表者,于表题处标明“附表”。·2、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个位数、小数点位置应上下对齐,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3、表中所需要说明的事项,可用简练的文字附注于底线下方。(十)引文1、引文内容包括著作、文献、资料。引文宜少用,必须引用时要原文照录,并保留原作的标点符号;对原作有所节略时.应用省略号标出,并保证原作的意思不被误解。2、引用原文需加引号。转述大意不加引号,应在文前写明出处。3、引用成段文字或为突出引文重要,而另立段落者,引文的第一行开头要空四格,行尾空2格,并用不同于正文的字号或字体。此种情况,引文首尾不加引号。引文的注解号,写在整段引文的末尾上方。4、引用古籍文献时,不得沿用讳改字。如明代的“弘治”年号,清代乾隆后改为。宏洽”,《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清康熙后改为“天地元黄”,均应恢复本来面目。5、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虚以人民出版社的最新版本为准。引用古籍文句,应以新出版的点校本为准。引文要直接引用原著,尽可能不要转引。十一致谢致谢是作者对他认为需要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文字,宜排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字体宜与正文有所区别。十二注释(--)注释一律采用文尾注,表明文献出处的注释须依次具备下列各项。一般著作类:注号、作者、书名、卷次或册次、出版社及出版年、页码。古籍类:注号、作者(《廿四史》、《资治通鉴》可略去)、著作、卷次或篇名、版本(建国后中华书局铅排本《廿四史》、《金唐诗》、《金唐文》,影印《十三经注疏》可略去)。论文类:lJ期刊:注号、作者、论文篇名、刊名、年代期次(或总卷、期、号、辑等);2)报纸:注号、作者、文章篇名、年、月、日、报纸名。
上一篇:加入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声明
下一篇:没有了